爱情空间 首页 > 情感
不敢和暴力男友说不
一段不能以安全感为主题的爱情,不具备天长地久的可能性。粉碎对“攻击者”的认同,请坚定地对暴力爱人说不!
我的男友很爱我,我也很爱他,可是他的“狗脾气”真让我痛不欲生。
我现在已经不敢和他吵架了,随他怎么说怎么做。我们一吵架,他就会大打出手,打我的脸是常事,有时还会拽着我的头发,把我的头往墙上撞。有一次,他还掐住我的脖子,我都喘不过气来了,拼命挣扎,他看我脸都变色了,才松开手。我觉得他是真想杀死我。
每次跟我动手之后,他总向我保证不会再动手了。他说我实在太让他生气,打我也是我逼的;他也不想这样,只是控制不住……每次打完我,他都会对我特别好,百依百顺。
他家人,我已经见过了,他妈妈说他人很好,就是有点“狗脾气”。让我迁就他一点。我觉得他家人很好,也的确如他们所说,他人是不坏,就是脾气不好。
有时候在街上跟人“碰瓷儿”了,他也会动手,情绪上来了把人往死里打,不听人劝。他这个样子,我也很无奈。
除了脾气,他对我很好,但是我的心时刻都得提着,很怕哪句话说错了,他不高兴就打我。我想过和他分手,他每次打我后,我都想分手。可是我心里并不舍得,毕竟我们还是很相爱的,而且他打我也说明他在意我,爱之深责之切嘛!如果我说“分手”,不用想也知道他会怎样“爆发”,我很怕,所以不敢提。我想让自己相信他,消除之前被打的心理阴影,不知道可不可以?
在暴风雨下,我们偶尔会被闪电吸引,而忍受风雨,站在雨中……但是又能坚持多久呢?
一个“狗脾气”的男友,就像一个随身不定时的“炸药包”,起初你会迷恋和他在一起时“心惊肉跳”的刺激感,但过不了多久,你的神经就会脆弱不堪,变成一只“敏感的兔子”,时刻在恐怖主义的控制下,逃生不能,寻死不得。
爱情不是恐怖主义,遭遇“狗脾气”恋人,需要首先看懂他“脾气”背后的动机。
小柔男友的“狗脾气”并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姑息产生的。如果一个人从小被溺爱:老人宠着,父母让着,在家里说一不二,他一定会很享受这种“被怕”、“被顺从”的感觉,试图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里也寻求这种“说一不二”的地位。这种心理机制,便衍生了他每次的“过激行为”,用大打出手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只要别人不听话,就可以用“脾气”调教一番,他潜意识里期望利用别人的“恐惧”,达到“维护”自己的心理满足的目的。
但对小柔来说,这不是她的“心理满足”。男友的“幸福主义”建立在她的“恐惧主义”之上,她要时刻防备他的“过激行为”。而且她已经受到了伤害,并且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此时,她还执著地拿着“爱情”说事,认为“我们还是很爱彼此的”,“他只是爱之深责之切”,其实这些并不是她内心里的真相,而是因为恐惧,所以“挖出”一个不反抗的理由。她已经出现了“向攻击者认同”的心理防御——试着接纳伤害,并为男友的“过激行为”寻找理由,为了平抚自己的恐惧与焦虑,只好告诉自己:男友其实是出于爱,才对自己大打出手的;他其实是个好人,只是脾气坏点,只要两人之间还有爱情,是可以不分手的。
这种认同是非常可怕的防御,因为这种防御的出现,已经说明这段关系不再是健康的恋爱关系,而存在着“攻击”与“被攻击”,“伤害”与“被伤害”,甚至是“虐待”与“被虐待”。
爱情的基础是双方给予的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只有恐怖感的爱情,已经不是一种主动的情感,而是被动的受恐怖情绪挟持的心理防御。对于男友时时可能发生的殴打,甚至是对路人的拳打脚踢,早就让小柔痛失了安全感。最初的“爱”已经变成了“害怕”。80%的女孩都是在男友的“暴力温柔交替”中麻木地持续着认同,恐惧习惯了,也是一种依恋,这和安全感的依恋正好相反,前者会演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受虐,而后者才能真正给人带来爱情的幸福感。
我们都需要一场温暖的恋爱,即使中途有摩擦、有争吵、有别扭……但我们都能找出和平安全的方式来解决,还可以看到这场恋爱的前方是明亮的、幸福的、安全的。如果我们所经历的爱里充满了折磨、恐惧、痛苦……那还能称之为爱吗?
一个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也不具备善待情感的能力。一段不能以安全感为主题的爱情,也不具备天长地久的可能性。对于小柔来说,趁早结束这场委屈自己的恋情,走出“恐怖主义”的情感禁区才是正道。
向攻击者认同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发生在不愉快或创伤情景里,成为对恐惧和无能感的一种防御。简单说,就是我们为了不被攻击,所以只得向攻击者认同。更严重的“向攻击者认同”还表现在会模仿攻击自己的人去攻击别人,并以此为骄傲,以减缓自己作为受害者的恐惧和焦虑,而防止自己内心的失控。比如婆婆对媳妇很严苛,很可能由于自己在媳妇熬成婆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如意。再如在缺乏父爱的家庭,如果儿童从小受到父亲虐待殴打,会让小孩相信自己的孱弱无辜是有罪、不可忍受的,是该受到惩罚的;当他长大了,很可能会对自己小孩和一些儒弱的人进行施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