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空间 首页 > 情感
幸福感不可过度
完全沉浸在幸福感里,也是一件危险的事,幸福感过度会忽视隐患。爱情有甜蜜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给自己一点防备之心,才能躲开危险之痛。
几个月前,我真的很幸福。我认识了他,我们相爱了。
他总骑车带着我到处去玩,还带我去放风筝,整个公园都回荡着我们的笑声。我总是能发现他可爱和爱我的细节。比如,他卷风筝线时的认真仔细,是那么令我着迷。他牵我的手时,会小心指甲划到我的手,所以总是用手心包住我的手……我向所有的姐妹讲述我感到的这些甜蜜,可是她们却这样跟我说:“你太细腻了,或许你发现的这些,都不是他有意的举动,是你自己放大了意义,他可能没有这样好……我有朋友认识他,说他很花心,你要小心点。”
怎么会呢?我根本不相信姐妹们的话——她们为什么要故意说这些话来拆散我们呢?在我眼里,他就是那么呵护我。总发短信说一些情话,约会不能来,他总会打电话来说他在加班,有多想我,让我先回家。晚上他都会记得给我发晚安短信。我本来以为他不久以后就会向我求婚了。
可是,昨天我到市中心去买书,却在步行街上看到他和另外一个女生很亲密地在逛街——他明明告诉我他要加班的。这对我像晴天霹雳一样,难道被那些姐妹言中了吗?我的心在撕扯着,有个声音安抚自己说:“那可能是他的客户,他对我那么好,不可能背叛我。”这么想了之后,我的确平静了一些,可心里却还是会隐隐的不安,我怎么才能让自己继续相信他?
有人说陷入恋爱的女人智商会变零。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要纠正一下,并不是智商变零了,而是情商降低了。
因为理智已经被感情冲晕,浸泡在“幸福感”中,失去了清醒的判断力。这种过度的“幸福感”对女人来说,并不完全是好事,它可能会隐藏着危险。
对于心旅人小月而言,她过度的幸福感表现为她用“自我催眠”制造出男友并不真实存在的“深爱”。在她的心底,太需要被宠爱的感觉了,于是她就变成了发现爱情的“放大镜”,从任何一个小动作中,读出男友的爱意。无论对方是不是有意这样做的,她都会催眠自己,让自己相信。即使姐妹们“忠言逆耳”的提醒,她都不愿醒来,她宁愿相信自己所想象的一切。他是认真地在爱她,她也真的幸福地被爱着。
旁观者清,我们大抵都能从小月的叙述中发现他们关系中虚弱的地方——男友和她的交往,仅仅是一起娱乐,带着她去玩,并没有生活上实际的互助与支持。而他每次爽约的理由都是加班,这本来是值得去多想一下的,明明是约好了,哪有那么多临时的加班呢?而小月却没有意识到这些。她被罩在自己强烈的“自我催眠”之下——“男友很爱我,我很幸福!”甚至,当她看到男友和别的女生亲密地走在街上,她都没能完全从自己的“幸福美梦”里醒来,还在为男友找理由解释,努力催眠自己,他没有背叛自己。
所以,现实对她而言,处处都是“晴天霹雳”。早晚要她从“自我催眠”中心痛地醒来。
在幸福一步步地靠近我们时,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美好的期待、理想化的幻想都加之在爱情上,容易陷入“自我催眠”,却恰恰少了对意外状况的假设以及应付变化的理智。而这种理智和清醒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能防御隐患,并守护我们的感性。
“自我催眠”本身对现实的压力有减缓作用,在自己没有信心时,可以给自己鼓励。但在爱情的领域,“自我催眠”让幸福感过度,是一件危险的事。它会制造虚幻的幸福感,制造爱情的假象,令人忽视隐患,丧失了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像在和平世界里丧失了求生的技能。在幸福感中,忘记了两个人的关系,在现实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磨合的,让我们不能真实地去认识爱情,并练习爱的能力。
小月需要趁早从这种“催眠”中清醒过来,认真地评估一下自己和男友的爱情现状。不再一味地沉溺在甜蜜中,真正地在生活里去认识恋人,用生活去恋爱。
面对生活,我们需要在任何浪漫幸福的时刻,都保留一丝清醒和觉察,即使在幸福中,也请保留一点理智,保留一些面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保留一些自我保护的意识。爱情有甜蜜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给自己一点防备之心,才能躲开危险之痛,真正享受爱情的现实幸福。
自我催眠是一种通过自我暗示来让自己相信一件并不真实存在的事物的方式。这是因为人类具有利用自我意识和意象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资源,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激励、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实际上,人们早就将自我催眠应用到很多领域,如祈祷、宗教仪式、印度的瑜伽术、中国的气功术等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实施自我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