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空间 首页 > 情感

不做打折新娘

 什么都可以打折,但情感绝不可以!婚姻是一个平等的市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做滞销的“剩女”远远好过当打折的“新娘”。 我今年27岁,是一名“剩女”。我对这个身份...

 什么都可以打折,但情感绝不可以!婚姻是一个平等的市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做滞销的“剩女”远远好过当打折的“新娘”。

 我今年27岁,是一名“剩女”。我对这个身份既无奈又讨厌,嫁不出去真的是我的错吗?我条件并不差,长相中上,工作安稳,可就是遇人不淑。在家人的“碎碎念”和“相亲接力赛”的压力下,我还是屈服了,一个月就和相亲的对象确定了恋爱关系,开始交往。

 男友和我的“择偶标准”相差甚远,身材矮胖,性格木讷,一点生活乐趣也没有。可我年纪渐大,眼前也没有其他愿意娶我的人,我又能挑谁呢?以前挑来挑去的,不还是一场空吗?

 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我们定好了结婚的日子,我觉得自己迷迷糊糊地就要变成“新娘”了。我曾无数次幻想过这么一天,自己穿上美丽洁白的婚纱,可惜现在却并没有觉得幸福。可以想象到未来的新婚生活会是“双无产品”——既无声又无聊。

 告别“剩女”身份,我却成了一名“打折新娘”。为了不被当成没人要的“剩女”,我选择了这段凑合的婚姻。我丢掉了单身的快乐,却连一次爱情的甜蜜也没尝到。

 很多和小欣一样处于“被剩关口”的男男女女,都急着把自己“促销”出去。似乎不赶紧处理,就会被放在“滞销”的黑名单上。于是宁可把自己打个折,也要找到买家。却没想到这种“双无恋情”,不仅封杀了自己的恋爱需要,而且离幸福婚姻越来越远。

 心理学上有一种“末班心理”,用来形容那些没有时间优势的人,生怕被落下,来了车就拼命挤,生怕后面没车回不了家的危机心理。当一个人在爱情的领域有了“末班心理”,觉得自己落后,就会产生焦虑,为了搭上末班车,不惜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而将自己“打折处理”。

 这就是小欣现在的状态。如此轻易地顺手捡一个人嫁,好似赶上了末班车,却随时有可能再被扔下来。它让人轻贱自己的“情感价值”,麻痹“亲密能力”。随便找一个并不适合的人填补空白,到头来很可能是赔了自己,也没换来婚姻。

 对每个人来说,“情有所属”,才能产生爱情和婚姻,体现我们的“情感价值”。这在恋爱和婚姻中,是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你和一个人保持亲密关系,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情感价值”,而这个人也能让你“物有所值,心甘情愿”。他符合你对恋人的大多数角色期望,满足你的恋爱需要——就好比你是足金,他就该按市价购买,这才是“匹配”。他识货,懂得你的价值;你被欣赏,也就满足他的需要。两个人才有互爱的可能性,能感到彼此的爱,才能有亲密,才能乐意付出劳动,一起创造明天。

 所以,什么都可以打折,但情感绝不可以!婚姻是一个平等的市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做滞销的“剩女”远远好过当打折的“新娘”。如果你不惜血本地贱卖,只会让不懂你价值的人捡便宜买走,把金镯子当毛巾架来用,结果你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而对方也无福消受,还破坏了“市场规则”,浪费了所有人的“情感成本”。

 80后的婚姻,不是“剩男”“剩女”的避风港。我们要以“情感匹配”为前提,遵守“等价交换”原则,寻找一个能让我们淋漓尽致施展亲密能力,实现“情感价值”的爱人,一起创造满足彼此“情感需要”的婚姻。这样的未来才有希望,有幸福。因此,请你为爱结婚,珍惜自己,“宁可滞销,绝不打折”,勇做情场光荣的“胜男”“胜女”。

 末班心理指人们在意识到自己目前的机会是最后一次机会时感到惶恐,往往会作出不同于自己习惯的选择,例如习惯安静等车的人,觉得快要过来的公车是自己回家的最后一班车了,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目前,社会上“剩女”等名词,也让30岁上下的女性非常惶恐,虽然并不喜欢某位男子,但是一种“这是婚姻末班车”的心理,会导致她们勉强顺从。

不做打折新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