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空间 首页 > 情感

每个人都有一场暗恋

 暗恋是桩福至心灵的美事,但我们恋上的并非别人而是自己,请借这场独角戏看懂内心,锻炼情商才是正经事。 ·漂流心语·那一场暗恋开始于初三。 在大家昏天黑地迎接中考的...

 暗恋是桩福至心灵的美事,但我们恋上的并非别人而是自己,请借这场独角戏看懂内心,锻炼情商才是正经事。

 ·漂流心语·那一场暗恋开始于初三。

 在大家昏天黑地迎接中考的时候,我却掉进了一个温柔的坑里,我恋爱了,更确切地说,我暗恋了!因为主角只有我。暗恋的对象是一个傲气的男生。我喜欢他自信的样子,喜欢他说话的果敢,喜欢他棱角分明的眉眼……我收集关于他的一切,甚至和他的女同桌做朋友,在结伴回家的路上,探听他的消息。

 带着这份不知如何说出口的爱慕,我们走进高中,他变成了邻班的同学,偶遇的时候会对我点点头,温柔地笑,我像个木头一样,在他走过之后才醒过来,懊恼着却也甜蜜着。

 高中三年,我继续上演独角戏,班里有人恋爱了,我也想表白,准备了好几种形式的情书,但我始终没有勇气。因为我从没有单独和他聊过天,我习惯了远远地看着他,默默地把他放在心里……大学了,解放了,我开始习惯没有他的校园。有个男孩在追求我,我们相处和谐,准备着就此开始有两个主角的爱情之旅。

 可是有一天,我在QQ上遇见他,暗恋又复活了。我们每天都会聊上好一会儿,他的世界在我面前一点一点地展开,我逐渐看清了他,和我暗恋时的那个人并不一样,是他变了?还是我当初就没看懂?他在网上对我说:“不知道为何,我对你有一些好感。”看到对话框里传来的这样一行字,我傻了,这是一种表白吧,但是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幸福和欣喜?这长达六年的暗恋终于看到了花骨朵,我却想象不出开出来的花朵会是什么样。

 我是要继续它,还是该放弃它?

 心旅人:朵朵·心旅导游·暗恋是桩福至心灵的美事。它并不因幼稚而变成一场无意义的单恋,实际上暗恋是一场自我的游戏,对我们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不要忙着给暗恋安一个结局,先好好认识自己为何会暗恋,才能知道该如何善待它。

 你爱的其实是“理想自我”

 像朵朵一样,暗恋总开始于青春期,因为这个年龄阶段正是自我同一性混乱的时刻。这是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概念,每个人在14~18岁,甚至有些人会延至25岁左右,出现自我混乱,我们会和自己打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容易动感情,闹情绪,并且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这是由于我们的心理已经成长到一个需要“寻找真正自我”的阶段。以往那个依赖着父母的“我”,和即将独立的“我”开始搏斗,不断区分出自己喜欢的“好我”,和自己讨厌的“坏我”,然后通过冲突把“坏我”赶走,留下“好我”——最终形成稳定的同一的自我。

 青春期的暗恋,是我们内部对“好我”的探求,向外投射的结果。隔壁班的阳光男生,温柔的白裙女老师,眼神深沉的男明星……我们喜爱他们,是因为这个人身上带有希望自己也能获得的品质。可以说,每个暗恋对象,都是一个“好我”,都是“理想自我”。我们通过对他们的喜爱,来强化“好我”的形象,对它投注更多的认可,以便顺利地完成自我同一性的进化。

 因此我们会发现,暗恋常常是一场独角戏,并不需要暗恋对象的参与,我们会在心里惦记着,不断勾画着一个人,想象他性格的细节。暗恋到一定的时期,对象已经不是这个人了,而是自己想象中的某个“完美化”的形象。

 所以,朵朵在大学时逐渐近距离接触自己暗恋的他,才会感到对方变了。其实对方并没有变,只是朵朵之前把他的形象“完美化”了。其实朵朵爱的是“勇敢、自信”的理想自我,所以她“捕捉”到这个“有点傲气”的男生。

 我们通过这样的暗恋,完成一场自我的游戏,表面上的“恋他”,其实是“自恋”的体现,最终确立的是稳定的自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