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空间 首页 > 交友
已婚上岸了,相亲的经验
本人有过大量的相亲经验,现已结婚。回想当初相亲的那几年,感觉还是有些经验值得分享的。不卖课,纯放干货。都是个人体会,不喜欢的话轻喷。
第一,先清楚相亲和自由恋爱的利弊有很多人反对相亲,觉得自己像一个待售的商品让别人挑来挑去。自由恋爱更自然,更浪漫。我并不否认这种观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相亲的确不算是一个完美的开局。
但长远的看无伤大雅,相亲更多的单刀直入,避免很多麻烦。从婚姻角度看,相亲也是一种开局方式。如果社交圈小的话,相亲可能就是良药了。
既然相亲是双向挑选,一些问题也就需要看淡了。比如在没确认关系前,同时和好几个人见面。这个情况在相亲市场经常见到。或者跟一个人保持见面,跟其他人保持网上联系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到市场挑选,就允许货比三家,这点应该看开些。没确认关系前,不需要计较这些。至于什么算确认关系,要看个人不同的理解的,一个最起码的底线,能拿上台面吧!
相亲的另外一种特征就是人和人的交往,所以也不可能完全像市场买菜,还是要有一个相处过程的。
或者说在限定的条件下,需要模拟一下自由恋爱过程。这里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先说恋爱观问题,总结第一句话,诗经云,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不要小看这句话,市面上所谓PUA的收费教程,核心也就是这句话,甚至不如这句话全面。
逐一的分解一下,第一句,有女怀春,关键是怀春。来相亲的女的,不一定都是有意愿相亲的,有一部分是家长催的,还有更多一部分只是观望状态,可谈可不谈,自己还在怀想少女时期那个模糊的白马王子。
真正思想成熟,想找一个可靠的人建立一个稳定家庭关系的人,只是一小部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如果按我的观点,相亲切记不要等一个人。
假如你遇到一个条件很好,人也善良,沟通几次后发现对未来还充满希望,只是告诉你,她还没想好,家里一直催。而对你的态度是迟疑不决,这种情况直接pass,不要犹豫,这是相亲,不要搞成自由恋爱。
上述的这种情况最有迷惑性,如果想转走自由恋爱路线的,也不合适,毕竟不是生活中日积月累认识的。这个情况下最忌讳把相亲对象幻想成一个品格完美的女神。切记,宁可错过,也不入坑。
因为在相亲路上还有很多盲盒要开。首先要寻找的是一个思想成熟的异性,而不是让你等的。
继续分析诗经里的这句话,吉士诱之。先是吉,再是诱。这就是市面上大量介绍的吸引法则了。这类教程会教你,不要追,不要舔,要去吸引。
至于如何吸引,他们会教学员推拉技巧,服从测试等等。但是切记不要学他们的东西。用吸引而不用单向的追,这点没问题。具体的吸引方法,那些教程有致命缺陷。
说说PUA的致命缺陷。其实很容易明白。我们去观察一下相处和睦的夫妻,发现他们都是顺其自然的相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会去想着说话用推拉技巧。
而那些以上船为目的,快速打造虚拟人设的行为,才会这样吸引。根本不是真实的自己。所以,如果用pua找的配偶,一定是有缺陷的,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根本不适合相处一辈子。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假如我是一个好人,只是性格内向,没有相亲经验,能去学pua吗?
找到另一半后肯定会珍惜的,不是想玩玩,那么按我的观点,还是不可以。一旦用他们的理论建立的关系 ,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的关系,自己给自己埋雷。
如果是性格内向,真心想改变,就去多运动运动,多结交朋友。想学会与异性相处,就去多相处,哪怕前面十次,二十次的相亲都失败了,当刷经验,刷脸皮都行。做真实的自己才是为自己后半生负责。
有一个比较普遍错误的观点,就是我还年轻,不急。有个很有意思的哲理故事分享给大家。
某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爱情?老师把他带到一片稻田前面说:你一直向前走,不能折回头,摘一棵最大最黄的稻穗回来。
柏拉图走了不久就回来了,什么也没有带回来。老师问为什么?他说:一路上有很多又大又黄的但又怕前面有更好的,走到前面才知道好的已经错过了。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过了一段时间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老师把他带到一片树林前面说:你一直向前走,不能折回头,砍一棵最大最粗的树回来。柏拉图走了不久又回来了,手里拿这一棵很平凡的树,老师问:你的树很平凡,为什么呢?
柏拉图说:一路上我是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树,这一棵是平凡了一点,我怕前面的更差。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以上这个哲理故事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真实的婚恋就是这样,充满了变数和辩证。
那么如果处理好这个辩证?换句通俗的话,我到底有多高的价值?找条件差的我亏了怎么办?后面会不会遇到更好的?我到底是找跟我条件相当的?还是在跟其他同性竞争,而不是跟异性比较?
这里,我提供一个自己的经验,算是实际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方法。
这个解决方案就是建立自己的数据模型。基于广泛撒网,重点培养的思路,不断调整自己的参数。以寻求相对优质的结果。
首先是广撒网,积极相亲,多跟人见面。在众多相亲见面中,定位自己。如果有合适的就重点培养。
第二是调整参数,目前提到比较多的是331原则,发三次消息不回,约三次不见,1个月不确定关系,就放弃。这算是一个数据模型,但是太简陋,太死板了!
太简陋就是没考虑更多的因素,经济条件,学历,家庭等等相对的参数都缺失。太死板就是数值不灵活。
当有了大量的相亲经历时候,就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模型。比如记录每次遇到的人,经济,相貌,家庭,学历与自己的差值,可能正,也可以负。
在这个差值条件下,对方是否积极回复,积极赴约等,慢慢的记录,分析。
最终会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社会定位,基于这个定位,就不会有找的条件太低,亏了自己的问题。
当然,有很多人用了这个方法,发现自己没想象中的那么受欢迎,打破自己的伪精致,这也很正常。既然是定位,就要接受现实, 在现实里认清自己。
补充一下,比如相亲失败了,就降低一点参数值,下次再试试。即使你觉得遇到一个不可理喻脑子有病的人,也要客观的下调自己的参数值,数量多了自然就准了。
千万别按自己想象的过滤,用大量客观结果,反推参数值才是关键。说破了,你觉得人家有病,人家可能还觉得你有病呢!
以上这个模型的应用要注意几点:第一,数据量要大,最起码10个以上的总结才准确,越多越好。
第二,参数维度要多,如果不知道更多的参数,就在相亲中慢慢总结。
然后聊聊使用这个模型的具体问题。
首先问题是:大量的相亲,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多吗?
直接回答:会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值得。因为一次成功,就是为半辈子生活打好基础。哪怕每周固定消耗一天,消耗一年半载也值得。
第二个问题:哪里来的这么多相亲资源?
直接回答:脸皮要厚。让父母帮忙到相亲角,让七大姑八大姨随便八卦你,问同事的亲戚,花钱去买。
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己的幸福自己追求。也不用去高端的婚介,那种不切实际。花钱只需要普通半公益性质的就可以。
第三个问题:花钱多吗?
直接回答:不算多。第一次见面除非你很感兴趣,否则不用请客吃饭。有很多人是见一次不会见第二次的。如果是见三次四次,逐渐安排电影,公园等等。
第四个问题:相亲太多,是不是太渣了?
直接回答,不渣,要给自己设置底线。我只是去相亲,又不是见面恋爱,大家见面聊聊又没啥事。
我相亲虽多,但是谈的少。没谈的我连手都没牵过,也没有任何口头承诺,耽误的时间最多的也没超过一个月,不再联系也说的明明白白。
从任何角度看,我都不渣。如果是谈的,那都是奔着结婚去的,都是见过双方父母的,就算最后很遗憾没结婚,也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
而且我再谈下一个人的时候,都会把我恋爱次数加1,因为我承认这段经历。至于相亲,只是相亲,不算谈。既没有任何肢体接触,也没有语言承诺,也没有耽误多少时间。
后就是一些细节经验。这类经验最好在相亲中自己慢慢积累,因为按我上面路子,相亲算一个全面优化自己的过程,在实际相亲中会自然得到大量社交经验。
比如如果识别捞女和绿茶,其实大部分直男是根本不识别的。真正的绿茶或海王,又不是影视剧的角色。
唯一让我觉得有些接近实现绿茶的影视剧角色 ,就是流星花园里的杉菜吧,很老的影片。真正的绿茶就是有一百个理由让你觉得她不绿茶,就是那种感觉。
相亲尽量单刀直入,不要搞花里胡哨的。比如拿到联系方式就约见面,别整一段时间网络再奔现,相亲就是相亲,单刀直入为主。
利用好媒人因为相亲初期,很多时候是媒人传达信息,利用媒人很重要。
首先是防止媒人过度夸大,然后就是失败的相亲,可以从媒人哪里得到更真实的原因,利于调整自己的数据模型。
另外,要读懂暗语。有很多相亲市场特有暗语。比如:有上进心=有钱;备考=大概率不考;家庭收入xxxx=父母收入xxxx,自己无业。这类很多,注意多总结,多观察。
差不多就更新这些吧,主要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建立自己的数据模型,在相亲中动态调整参数维度与数值,然后找到自己的客观定位,接受这个客观标准,打破自己的幻想,最后再找到合适自己的另一半。
再精炼一下核心思想:就是把我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转换成我配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对象。
上一篇:十拿九稳的交友秘籍
下一篇:大胆追爱!探花交友,秘籍大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