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空间 首页 > 情感
了不起的欲望制造器
要知道,生活依然
大于大于大于浪漫,
夜空,铅华洗净,走进金宝街香车美女的空气里,长长呼出一
口气
这样一个初秋的晚上,约上两个文艺女青年密友,坐在百丽宫影院,一百四十二分钟,看一场3D版《了不起的盖茨比》,看十六年后菜昂纳多如何再度扮演一个情圣。整件事情,回想起来有点滑稽。
“莱昂纳多要让每个女人走出电影院的时候,都惆怅而沮丧。”朋友圈里 M如是总结。
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是这样。
须知如盖茨比一般完美而痴情的男人,不知道远赴仙女座星系、大小麦哲伦星系会不会抓到一个实物,反正银河系里是只会出现于虚拟的声光色中--三十岁之前没参透这个道理的女人,三十岁之后是很难以正常人状态活在本星上的。所以,倘若谁要因为这部电影而对现实生出不满,那显然嘛,心境仍未脱离少女。
不过这部分人的存在,却比盖茨比的存在要证据确凿得多。心理学研究早就注意到了文艺作品对于妇女们心思活络度的潜在影响。1991年第3期《美国家庭疗法期刊》(AmericanJournalo1Family Therapy)上刊登了一篇标题为“生活只是一本浪漫小说吗?对于亲密关系和流行媒体的态度所带来的对婚姻关系的影响”的论文,心理治疗专家琼·夏皮洛(JoanShapiro)和李·克格勒尔(LeeKroeger),通过对109名已婚妇女被试作调查,比较她们对流行媒体中浪漫桥段的接受程度和自己感到的婚姻满意度,发现这些浪漫媒介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他们亦指出,一些人对婚姻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看多了渲染爱情至上的文艺类作品。美国马里兰大学家庭治疗专业主任诺曼·爱泼斯坦(NormanEpstein)早在1981年就于同一期刊发表过相关研究,他指出,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对于问题婚姻关系的修复是个极大的障碍
更有意思的一个研究是2007年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比雅尼·霍姆斯(BjarneHolmes)发表于电子期刊《交流季刊》(Commmunication Quarterly)上面的“寻找'唯一真爱’:和浪漫有关的媒介以及浪漫宿命论的信念”这位仁兄的团队验证了两个假说:第一,喜欢看浪漫桥段的人更相信真爱宿命论;第二,男女差异,女人因为这些浪漫桥段而更相信所谓灵魂伴侣,而男人因此而更愿意努力追寻完美性爱,啧啧。
难怪齐泽克老师说,电影是终极变态的艺术,它不提供你的欲望所指,它只告诉你怎么去制造欲望。大致也便是如此了。
回到盖茨比上来,倘若从一个爱情小说的角度来审视,那的确是以狗血平天下的路子,忍不住叫人哀叹为何写这种狗血的菲茨杰拉德成了后世膜拜的大师,而在我看来比他好看也有趣一些的亦舒阿姨只不过是个师太。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正如“了不起的欲望制造器”这篇文章和那些拿钱了或没拿钱的影评文章的分野所在,菲茨杰拉德提供了可供学院派分析的文学样本而亦舒还没有本文提供了可供分析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而大多数影评没有。